南开新闻网讯(记者 马超 摄影 任永华 马超)“世界如何看待中国的复兴?”3月19日,中欧论坛创始人、南开大学客座教授高大伟为国家汉办2015年赴尼泊尔汉语教师志愿者南开大学培训班带来讲座,并接受记者专访。
在接受专访时高大伟表示,天津市是重要的港口城市,是对外开放的窗口,南开大学在研究、推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,意大利前总理、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普罗迪先生今年来到南开大学和师生共话“新丝路”,“第一次有欧盟领导人做客南开,但我相信普罗迪先生不是最后一位。”高大伟这样说。
“中国的复兴需要开放”
“越来越多的人把中国当做世界市场,过去法国人觉得中国人抢了他们的工作,而现在,中国是来投资的……”高大伟介绍,从去年开始,中国对外投资的规模首次超过利用外资的规模,中国的复兴,不仅需要“引进来”,更需要“走出去”,包括企业、产品、服务、文化等走向世界。中国的企业拓展了海外的市场,同时为投资对象国创造了就业,增加了税收,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。
高大伟说,有人提出“中国威胁论”是因为这些人不了解中国,不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,很多外国人把俄罗斯和中国放在一起比较。但是俄罗斯和中国是不一样的。俄罗斯的崛起是17、18世纪,19世纪达到辉煌;但在中国,在秦汉时代就有是辉煌灿烂的东方大国。为什么苏联没有办法改革开放,中国却能够?在这方面,邓小平是了不起的,也是非常不容易的。建立一个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”的国家非常不容易,有人认为“社会主义”和“市场经济”是矛盾的,但“矛盾”正是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。
高大伟说,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、建设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的战略构想,即“一带一路”,是推动和平发展的大国方略,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。尽管中国不可能不考虑“军事”上的问题,面对周边领土主权争端、大国地缘政治博弈、民族宗教矛盾等问题交织叠加的安全态势,中国坚持“中庸”、“和谐”的理念,努力走出一条共建、共享、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。“一带一路”有助于亚洲及其他地区相关国家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安全,走上和平发展之路。
“一带一路”不同于“马歇尔计划”
“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提出为了克制苏联,而中国‘一带一路’不是为了克制任何人,不威胁任何人,不勉强任何人。”高大伟认为,“一带一路”是推动和平发展的大国战略,从根本上不同于“马歇尔计划”。
美国实施的“马歇尔计划”,实际上是“西欧复兴计划”,美国为向全球扩张、与苏联抗衡,迫切需要稳定和复兴的西欧盟友,并借拯救欧洲来发展自己。通过附加条件的援助,马歇尔计划造成了美国控制西欧和西欧依赖美国的结果。
高大伟认为,“一带一路”的建设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。中国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构想,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、开放包容的精神,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,特别是“共赢”的新模式。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,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,是在平等、合作、共赢的基础上共同发展的,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。这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,这种互联互通是基础设施、制度规章、人员交流三位一体,是政策沟通、设施联通、贸易畅通、资金融通、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,是全方位、立体化、网络状的大联通。
“欧盟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是个历史的错误”
“中国和欧洲需要合作,需要建立在相互了解、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合作。”高大伟认为,“一带一路”的倡议构想有利于欧洲的繁荣发展,如果欧洲不抓住这个机会,将是历史性的错误。
高大伟认为,中国的政治制度有独特的优势,能够进行长期规划,做一些大项目,这是西方所不具备的优势。因此希望欧盟多多参与“一带一路”的发展规划,这会带动欧盟进行一些“大项目”。
亚洲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,也是国际战略竞争和博弈的一个焦点。亚投行飞速发展,折射着中国外交理念与行动的国际影响力和接受度。中国倡议成立亚投行,是为了向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。英国、法国、德国和意大利都已经申请加入亚投行。
“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交40周年,现在我们的关系很好,未来还需要找到新的合作方向。”高大伟说,中国推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构想,不仅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,还可以为政治关系开启更多的空间。“如果我们共同做一件事情,你会发现,嘿,高大伟那小子还是很可靠的。”
编辑: 赖鸿杰